早期建筑学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8小说www.128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胤禛踏入乾清宫时,一股浓郁的龙涎香的香味扑鼻而来,瞬间舒缓了他紧张的神经。

尚未进入内殿,便听到里面传来康熙皇帝豪迈的笑声,那笑声充满底气且洪亮有力,仅听这笑声,感觉这人还能再活二十年。

紧接着,一阵稍显孱弱但不失温和的笑声交织其中,显得格外融洽。

胤禛步入内殿后,眼前呈现出一幅父慈子孝的温馨场景,令他不禁感到刺眼难耐,心中泛起阵阵酸意。

康熙见到胤禛到来,脸上的笑容稍稍收敛了几分,透露出威严之气,开口问道:"老四啊!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

这种说话口吻与其说是对亲生儿子所言,倒不如说更像对待朝中大臣那般。

然而,胤禛早已习惯了皇阿玛的双标,面色不变地回应道:"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万福金安!请二哥安。

皇阿玛,儿臣前来,实为一件要事相告。

今日传言荣国府中有人不幸染上了天花恶疾,为防止引起京城百姓的恐慌,请皇阿玛派遣太医速速前往救治。

不然这天花传播出去,波及京中百姓就不好收场了。"

这是胤禛一路上绞尽脑汁思索出来的借口。

贾珹作为朱轼的学生,并没有太多人了解这个情况;而弘历私下拜师一事,更是鲜为人知。

胤禛心中暗自思忖着:绝不能让弘历与贾珹、朱轼之间的关系被外界所知晓!

于是乎,他只得苦心思索一个滴水不漏且合情合理的说辞来解释自己此举背后的深意。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胤禛认为以忧心天下苍生、关心民间疾苦作为托词最为恰当——毕竟这样既能契合自己长久以来树立起的形象,一个忧国忧民的实干家,又显得顺理成章。

当康熙皇帝听到那个阔别已久的名字时,心头不禁泛起一丝涟漪,仿佛时光倒流般回到了过去。

荣国府啊……贾代善已然离世多年,如今的荣国府可谓后继无人,宁国府也是如此。

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考中进士的贾敬,却因受清流排挤,加上当时太子出事,于是索性出家做道士去了。

曾经辉煌一时的贾家,在岁月的冲刷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就连康熙本人几乎也要将其遗忘。

遥想当年,奶娘犹在,贾代善亦在世之时,那荣国府可是京城里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备受皇上器重,其地位尊崇无比。

然而世事无常,命运多舛,如今的荣国府早已风光不再,令人不胜唏嘘。

所谓“人走茶凉”,大抵便是如此吧。

废太子胤礽听到“荣国府”这三个字时,眼神突然变得有些迷离,仿佛透过遥远的时光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个总是跟在自己身旁、有着一双桃花眼的少年。

曾经,胤礽的身边有四位伴读相伴左右。

他们或是家世显赫、学富五车;或是背景深厚、性情温良。

然而,与这些人相比,贾赦显得格格不入。

他家世低微,仅为汉军旗包衣奴才,但却凭借着裙带关系得以成为胤礽的伴读之一。

或许是因为不求上进,贾赦对于读书并无太多兴趣。

相反,他更钟情于那些新奇古怪的玩意,比如古董扇子之类的东西。

每日里,他无心向学,只顾沉迷于各种奇技淫巧之中,将大把光阴浪费在无谓的享乐之上。。

这个人看起来胸无大志,也确实胸无大志,每天吊儿郎当的,潇洒至极。

后来贾赦娶了张太傅的女儿,人正经了不少,但还是自由散漫。

废太子回忆起往事,回忆起自己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感慨万千。

后来自己被废,张太傅被抄家流放,张氏没了,贾赦的嫡长子也没了。

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废太子自己自顾不暇,也就没有心情去管手下人如何了。

说起来张太傅没有大错,只是皇上当时需要一个出气筒,刚正不阿和皇上对着干的张太傅就撞到枪口上了。

胤礽有些唏嘘,当时煊煊赫赫的太子党,真是下场凄凉啊。

他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贾赦了,只听说他闭门不出,住在马棚旁边,过得不好。

废太子叹了一口气,引得康熙的注意,康熙连忙问他的好大儿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