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丛幽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8小说www.128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总有一天,朝廷是会来营救我的。

所以,苏武的心中一直都飘扬着那杆灿烂的大旗,任匈奴人怎样劝他归降,他都以高傲的大骂做答复。

现在,终于盼到朝廷派人来解救他出苦海,他感到这是何等的荣耀,他的坚持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他干了一件名传千古的大事,足可以光宗耀祖了。

此时归国,文武百官一定会夹道欢迎他。

每想到此处,苏武便心潮起伏,激动之情难以克制。

因此,时光虽然流失了十九年,苏武的思想仍然是当年的思想,精忠报国的远大志向,并没有因时光流逝而减弱。

而李陵经事太多,世界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自己的去留问题早已想得透彻。

交谈中李陵发现,苏武的想法非常幼稚,似乎仍然停留在当年的毛头小伙子的水平,对美好未来充满了幻想。

李陵刚想提醒苏武一些归国后的注意事项,立即就被苏武的慷慨激扬打断。

有时李陵刚讲起一个话题,立即又被苏武喝止。

苏武处处以成功者自居,哪听得了不同意见。

李陵悲哀地想到,两人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

所以,两人的谈话并不愉快。

后来,李陵干脆一言不发,苦笑着静听苏武的远大抱负和对未来的幻想。

苏武归心似箭,劝不动李陵同归,只好满怀惋惜地自己走了。

李陵在高台旁边的河梁上置酒为苏武送行。

那天,北风呼啸,天空乱云飞度。

李陵突然觉得,与苏武此别,将是他们今生的永别,心中立即激荡起了激情,慷慨赋诗道: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踯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苏武也动了真情,老泪纵横,应诗道:

双凫俱北飞,一凫独南翔。子当留斯馆,我当归故乡。一别如秦胡,会见何讵央。怆悢切中怀,不觉泪沾裳。愿子长努力,言笑莫相忘……

苏武和两位汉朝来接他的使者上路了。

李陵登上高台,心潮难平,目送苏武南去。

荒草漫漫,青山倒卧在天边。

李陵柔肠寸断,心思早已飞回到了故土。

故乡的山,故乡的河,故乡的田野,还有那难忘的乡音,故乡的记忆,少年时的伙伴,呼啦啦一起涌入李陵的脑海,李陵落泪了。

苏武苦敖了十九年,终于能够带着他已经磨秃的节杖回去了,在李陵的目送下,渐渐消失在南方的地平线上。

苏武回到了日思夜想的长安,一年后,展转给李陵稍来了一封长信,详述自己回国后的情况:

老母已死,妻子改嫁;汉皇封了他一个典属国的小官,现在无事可干,赋闲在家;苏武非常想念远在北海的妻子儿女,几次请求皇上,让皇上同意他接家人来长安团聚,均遭皇上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