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8小说www.128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唐如今的军威实在是太隆重了。周边诸国,谁TM敢和唐军对着干?个个连袭扰都不敢了,以往还有一个塞外游牧,可如今都变成了大唐的后花园。西边只有西南诸国了,更西边的西域那边,那些欧洲诸国小的要死,根本没啥作战力。西域王就TM不到两万人的镇西军部队,都能直接一路平推,何况大唐本土的正规军队?

李承乾点头:“老将军,你说吐蕃高原如何?”

薛万彻思索道:“吐蕃高原倒是可以,地形崎岖不易破阵军展开,那里只能靠咱们的军队实力。可...如今的吐蕃高原,可谓是犬牙齿互,一个不好就容易搞成大混战。再说了,临近咱们的剑南道,他们居高临下,末将还是不支持选择吐蕃高原练兵。”

李承乾点头:“嗯...老将军考虑的也对,对于剑南道百姓而言是一个不稳定的火药桶。”

薛万彻:“虽说剑南道都有西部镇国军、西南镇国军,但长年边境混乱,也的确不利于当地百姓们的安居乐业。除非...”

李承乾笑道:“把百姓们迁移到内部?”

薛万彻点头:“可...”

“嗯,朕知道。军区后方就变成了荒地,容易出现行政灰色地区,更容易引发问题。”

薛万彻:“陛下,末将说句大不敬的话,万望您恕罪。”

“老爱卿但说无妨,朕自认还不至于听不进忠言。”

“陛下,实际上如今我军的战力,已经很足够了。哪怕因为长久没有战争,但仅凭眼下我军的训练水平、武器军备、后勤供给、军队治理方面,综合战力已经是首屈一指了。状态总是因环境而改变的,要说持续维持一个高水准的状态,那也需要一个长期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如今,我承明朝北降游牧、征服西域,诸国闻及唐军威名,莫不退却避让。因此,咱们哪怕想要找一个可以持续和咱们作战的对象,也不大现实。”

“末将以为,只要陛下尚在,那我承明朝的尚武雄风就不会退却。一旦面临环境剧变,各大军团或许需要一个状态转变的时间,但也不会太长,很快就能恢复到巅峰时期。”

薛万彻拱手弯腰:“末将出言不逊、多有唐突,还请圣上恕罪。”

李承乾伸手扶起薛万彻:“朕理解老将军的苦心。朕...只是怕有一天,朕不在了,那群家伙卷土重来,乃至引得合纵连横针对大唐。那时候...大唐上下万千军民,可如何是好?”

薛万彻对此,唯有哑口无言。没错,这个问题很要命。李承乾在的时候,可以保证朝廷和军队的治理与重视。李承乾不在了,朝堂上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皇权制衡文武,约束、监督、鞭策朝廷和军方,那时候大唐朝廷和军方还能保持如今的良好状态吗?

乃至,那群如今被大唐踩在脚下,随意奴役的游牧和高句丽这些外族,还能消停吗?还能规规矩矩、安安分分的被压迫吗?李承乾在的时候,大唐就有一双鹰眸时刻注视着四方,压的那些蛇鬼牛神不敢动弹。一旦李承乾之后,没有一个足以做到李承乾这般威严和控制的皇帝,大唐必然懈怠,那群帝国阴影下的魑魅魍魉,必然开始暗流涌动。

在当今承明朝,想要李承乾快点死的人大有人在!而希望李承乾长命百岁、万寿无疆的也有很多!广大百姓、军方将士,就是首当其冲拥护李承乾的支持者。李承乾只要没死,给他们一百个胆子都不敢造次、或者狗叫一下。李承乾一死,他们长期的憋屈、隐忍就会一起瞬间爆发!

可以说,李承乾的双肩上,左边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利益、右边是大唐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利益。二十一岁承继大统不到三十岁肩负帝国重担,双手制衡文武、鹰眸注视天下。他给了广大平民百姓人权与尊严!让百姓们拥有了对那些所有贪官污吏、欺压群众的豺狼,说不的权力!

薛万彻毕竟是老人了,感悟很多。他也明白,李承乾如果不在了,如今这个安居乐业、国家富强的大唐,可能...大概率会夭折。毕竟,前车之鉴太多了,一个朝代不可能代代出明君、圣君。

李承乾拍了拍薛万彻的肩膀:“老将军,裴行俭来了。正好,让朕看看老将军这些年,可曾疏忽这战场保命的手段。”

薛万彻回神笑道:“那可能要让陛下您失望了,末将终归老了,身子骨也没年轻时候那么硬朗了。”

李承乾笑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烈心不已。老将军再发挥发挥余热,为大唐再贡献一二。毕竟,朕眼下的确找不到合适的车骑都督了。”

裴行俭喘着气,将宝弓递给李承乾:“陛下,劳您久等了。”

李承乾笑着接过宝弓:“有劳爱卿你了。”

李承乾转而看向李泰和李治,随即说道:“晋王,过来。”

李治有些拘谨的走了过来,规规矩矩的喊道:“皇兄。”

李承乾单手举起宝弓:“伸出手来。”

李治伸出双手,李承乾直接将宝弓放开。宝弓落下,李治根本拿不住,整个人被宝弓带着跪在地上。

李承乾淡然的注视着这一切:“把弓拿起来。”

李治抬头看了一眼李承乾,李承乾俯瞰的目光格外的瘆人和阴森。李治顿时有了一些畏惧,咬着牙,双手抓着宝弓,艰难的把宝弓拿起,喘着气把宝弓抱在怀里。李治已经十七岁了,过了今年的七月,也就十八岁了。李承乾的宝弓的确不似一般强弓,过于沉重了。寻常的将士,根本用不了,何况他一个十八岁的皇子?

李承乾面无表情的一把拿过宝弓,看向薛万彻:“老将军,咱们俩来试两箭。”

李承乾虽然很久没锻炼了,但这箭术可不会生疏。常年行军作战的锻炼获得成果,已经烙印在骨子里了,可以说是本能了。四箭齐发,三百步外的靶子愣是全中靶心!古代一米算作两步,也就是一百五十米开外。而古代弓箭最远距离是两百米,有效射程只有一百二十米,换言之李承乾在宝弓和自身箭术加持下,硬生生突破了这个极限。

百步穿杨,说的就是五十米开外,还能造成有效射击。而这,就已经是神射手的程度了。注意,古代的强弓可不能拿今天的复合弓来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