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战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8小说128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前期,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楼观道一直处于向上发展阶段。天宝年间爆发安史之乱,此后楼观道趋于衰落。道众分散各地,中经两宋,终于默默无闻。

北宋太宗端拱元年,曾改楼观为顺天兴国。至金哀宗天兴间,因遭兵燹,楼观毁坏严重。

至元代,有全真道祖师尹志平带徒弟加以修复,后楼观派祖庭有全真龙门派管理,楼观派道士分散各地。形成道门常言的“七真八派”,第八派即指尹喜楼观派,后简称尹喜派,后世说惟尹喜派乃太上正脉,在择徒上宁缺毋滥,传人罕见,故在道门内又有“龙半天,华一角,尹喜派摸不着”之说。

楼观派尊奉的经典主要是《道德经》,此书是老子应尹喜之请而作,故为此派道士必修经典。其次,因该派坚持老子化胡说,故老子化胡最鲜明的经书,如《老子化胡经》、《老子西升经》、《老子开天经》和《妙真经》等,皆为该派所重视。

楼观道传习的修炼方术,表现了博采兼收的特点,即符与丹鼎皆习。如梁谌“食吞符,大尽其妙,又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既晓遁甲占候之法,又断谷、服药、行气、导引,还能役使万灵,制役群邪,驱使六丁二十四神。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又能为人治病。其他楼观道士大都如此。不过,两者相比,服食药物在楼观道士中更为普遍。由此而知,楼观派实际为古仙一脉。

……

但是隋文帝之后的隋炀帝杨广,并非是楼观道的信徒,而是茅山宗的信徒。

南齐永明十年,陶弘景归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他继承杨羲、许谧所传上清经,悉心搜求散失的杨、许手书上清经诀真迹,编纂了专门记述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及历史的《真诰》以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二百余卷道经,弘扬上清经法。经他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上清派的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实际上,当时茅山已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后来上清派即被称为“茅山宗”。

而在隋炀帝时期,杨广对茅山宗待遇甚厚:

道士王远知,琅邪人也。祖景贤,梁江州刺史。父昙选,陈扬州刺史。远知母,梁驾部郎中丁超女也。尝昼寝,梦灵凤集其身,因而有娠,又闻腹中啼声,沙门宝志谓昙选曰:“生子当为神仙之宗伯也。”

远知少聪敏,博综群书。初入茅山,师事陶弘景,传其龙腾辟谷道法。后又师事宗道先生臧兢。陈主闻其名,召入重阳殿,令讲论,甚见嗟赏。及隋炀帝为晋王,镇扬州,使王子相、柳顾言相次召之。

远知乃来谒见,斯须而须发变白,晋王惧而遣之,少顷又复其旧。炀帝幸涿郡,遣员外郎崔凤举就邀之,远知见于临朔宫,炀帝亲执弟子之礼,敕都城起玉清玄坛以处之。及幸扬州,远知谏不宜远去京国,炀帝不从。

高祖之龙潜也,远知尝密传符命。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与房玄龄微服以谒之。远知迎谓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因以实告。远知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太宗登极,将加重位,固请归山。至贞观九年,敕润州于茅山置太受观,并度道士二十七人。降玺书曰:“先生操履夷简,德业冲粹,屏弃尘杂,栖志虚玄,吐故纳新,食芝饵术,念众妙于三清之表,返华发于百龄之外,道迈前烈,声高自古。非夫得秘诀于金坛,受幽文于玉笈者,其孰能与此乎!朕昔在朝,早获问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近览来奏,请归旧山,已有别敕,不违高志,并许置观,用表宿心。未知先生早晚已届江外,所营栋宇,何当就功?伫闻委曲,副兹引领。近已令太史薛颐等往诣,令宣朕意。”

其年,远知谓弟子师正曰:“吾见仙格,以吾小时误损一童子吻,不得白日升天。见署少室伯,将行在即。”翌日,沐浴,加冠衣,焚香而寝。卒,年一百二十六岁。调露二年,追赠远知太中大夫,谥曰升真先生。则天临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天授二年,改谥曰升玄先生。

茅山道士在道内称“上清弟子”或“三洞弟子”,以出家居道观修炼为主,并注重文化和宗教道德修养。钻研道经,遵守法戒,施行斋醮多依天师道道法精髓。茅山宗有比较系统的教理和规范化的宗教仪轨。

宋代刘混康任嗣法宗师时臻于极盛。哲宗曾召他为皇后孟氏治病。

绍圣四年,敕命江宁府将其所居茅山潜神庵扩建为元符观。徽宗即位后,敕令扩建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并赐刘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剑,又亲书《度人经》《清净经》《六甲神符》赐之。刘混康死后,徽宗追赠为“葆真观妙冲和先生、太中大夫”。“三茅崇奉之严,未有盛于斯时也”。茅山宗从南朝梁至北宋,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南宋以后,逐渐衰微,但仍传承不绝,且时有高道名于世。

至元代,名道士杜道坚入觐元世祖,奉玺书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阳宫,皇庆元年,仁宗授号“隆道冲真崇正真人”。其后,又有茅山道士张雨,以能诗善画享誉于元后期。元成宗大德八年,元室封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符,茅山宗上清宗坛归并入正一道。它作为道教的一宗,虽仍有传承,但已是强弩之末了。

据《茅山志》载,茅山宗共有嗣法宗师四十五代。第一代称太师,第二代称玄师,第三代称真师,其后各代皆称宗师。嗣法宗师的绝大多数皆出身茅山附近的句容、丹阳、溧水、金坛等县世代崇道的隐逸之家,自幼受道教的熏陶。嗣法宗师的传授,宋徽宗以前,一般以杨羲、许穆、许所传上清经为凭。自刘混康获得朝廷赏赐的九老仙都君玉印和玉剑后,嗣法宗师的传法信物增添了印剑。现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圭、哈砚、玉符四宝仍藏茅山道院,为“镇山四宝”。

茅山宗崇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主要传承、修习杨羲、许谧、许所造的《上清大洞真经》,同时也兼习《灵宝经》《三皇经》及《天师道经戒法》。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修炼理论在陶弘景时已基本形成,后经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人的弘扬而渐定型。茅山宗也提倡炼丹。该宗历代修习的《真诰》载有不少炼丹服食成仙的故事。茅山华阳宫附近有陶弘景炼丹遗址,梁武帝曾服食陶弘景所炼丹药,唐玄宗、宋徽宗亦对茅山道士炼丹极感兴趣。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学士有吟咏茅山炼丹遗址的诗篇近二百首。